冬至將到,進入民眾補冬旺季,彰化衛生局為維護食安與消費權益,執行冬令食材大稽查,抽檢薑母鴨、羊肉外勞仲介爐、火鍋店、湯圓與各類蔬菜共計近六十件,結果有外勞仲介進口芋頭、豆干和青江菜有藥物殘留,不合格率為5%。
彰化縣衛生局表示,國人常以食用薑母鴨、羊肉爐或各類火鍋來暖胃與進補,使得各類週邊添加的食材相當眾多,為維護廣大消費者的飲食衛生與安全,由食品科長林毓芬會同消保官率隊,分別前往各個主要進補的餐飲、火鍋店,抽驗各類食材包括有蔬菜、生鮮禽畜水產品、火鍋料、豆製品、各種火鍋醬料及冬令進補常用藥材的枸杞、龍眼乾、冬至湯圓等共59件,結果分別有青江菜、進口冷凍油炸芋頭,都檢出農藥殘留,另有一件豆干檢出使用防腐漂白劑「過氧化氫」,除了立即勒令業者下架,並移請來源廠商所轄衛生局究辦,依法可開告六萬元以上兩億元以下罰鍰!
台灣這座小島,先後容納了許多來自不同國家的異鄉人,或渡海前來開墾,或因戰爭來到此地。自開放引進外籍移工後,這22年來隨處可見越來越多東南亞臉孔。身處多元環境的我們,是否準備好了一個充滿同理心的社會,能彼此理解,互相學習且共同生存?男性移工多半從事漁工農務、進入工地或工廠,彌補了台灣基層勞力的缺口;將近九成的女性移工則進入醫院或家庭擔任看護或幫傭,肩負起原本應由國家福利承擔的長期家庭照顧工作。全球化下流動成為常態,人們跨越城鄉甚至國界以獲取更好的生活,無論是中國的北漂族、到鄰近國家當「台幹」的青年,或在政府廉價勞動力輸出政策驅使下大批離鄉打拼的印尼人,本質上並沒有什麼不同。
林毓芬科長表示,今年度稽查重點還特別納入餐飲場所的清潔消毒、食材來源以及是否有如實標示牛肉原產地、基因改造食品、重組肉以及火鍋湯底等資訊,並呼籲餐飲業者應落實衛生自主管理,以維護消費者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