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連續7年蟬聯十大惡性腫瘤第一名,別以為沒有抽菸就輕忽!一名30歲年輕工程師,無菸酒習慣,一個月來持續咳、喘,以為只是感冒症狀沒有特別就醫,直到連吃飯都喘,甚至只能坐著睡覺,竟診斷為肺腺癌第四期、肺部嚴重積水!女友覺得兩人沒有未來,竟提出分手……
這名年約30歲的年輕竹科工程師,一個月來持續有喘、咳的症狀,起初以為是感冒、也不以為意,漸漸發現連吃飯都喘,甚至只能坐著睡覺,睡眠品質大受影響,至台大新竹醫院就診,赫然發現是肺腺癌第四期,聽到這樣的噩耗,猶如晴天霹靂,尤其他不菸不酒,生活起居都很正常,沒想到一發病、就是晚期…更令人沮喪的是,女友竟然因他罹癌,覺得兩人沒有未來,選擇分手、棄他而去!讓工程師不只承受生病痛苦,也須承受資料救援失戀的悲傷……
根據105年癌症發生統計,台灣每年約13,000人罹患肺癌,由於肺癌初期症狀不明顯,發現時多為晚期,台大醫院附設醫院新竹分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柯硬碟救援政昌醫師建議,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可同時進行EGFR和ALK基因檢測,及早確認致癌基因,選擇相對應標靶藥物治療,就能抑制腫瘤持續惡化、控制病情。該名工程師基因檢測為ALK陽性患者,配合醫師指示、用藥治療,現病情穩定,也不喘了,終於可以安穩睡覺、維持生活品質。
肺癌連續7年蟬聯十大惡性腫瘤第一名,柯政昌醫師說明:「肺癌分成非小細胞肺癌及小細胞肺癌,其中,92%的病友為非小細胞肺癌3(肺腺癌、鱗狀細胞癌和大細胞癌),由於肺癌早期不一定有咳血或噁心、嘔吐、久咳不癒等症狀,因此根據臨床觀察,6成的肺癌病友發現時為晚期,且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吸菸是導致肺癌的高危險因子,但許多沒有抽菸的年輕或女性癌友也罹患肺腺癌!」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想過,網際網路是從哪時開始的呢?其實網路時代的開始是從1976年由美國大學研發出的路由器設備,奠定了網路連網的發展,而美國國防部也在那時將所有TCP/IP的技術公開,讓全世界免費使用,因此也開展了網硬碟救援際網路的時代,1985年當時美國的網際網路技術已達成熟,台灣則在1987年台灣學術網路(TANet)資訊應用服務中心設置,儘管當時的設備還很陽春,一封信箱的傳送都需要經過許多人工指令,回看現在的網際網路發展,已無法想像是如何演變,過去連文字傳送都如此費工,現今卻能做到攜帶式通訊軟體,文字圖影的秒傳,桌上型電腦的發展,以及軟體的功能也日漸強大,就連遺失資料了都還能夠資料救援。不得不仔細思考,現在的科技發展速度已經難以想像,未來更是難以預測,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網際網路,不知道還會有甚麼進展及改變等待著我們,未來到底又會變得如何呢?
他說,這名工程師愛情、生活兩失意,失去了生活的目標,由於當時ALK基因檢測還不盛行,因此他在醫師檢測EGFR為陰性後,即開始接受化學治療,起初成效良好但到了後期藥效開始不佳,再次做了基因檢測後發現他是ALK陽性的患者,幸運的是,ALK標靶藥物剛過健保、可以及時使用。積極治療半年後,病情得到控制,且沒有副作用,讓他可以安心重回工作崗位,找回自己原來的生活品質。
柯政昌醫師呼籲,肺癌已不是抽菸者的專利,建議民眾每年定期至醫院做X光檢查及電腦斷層,若確診為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患者,除了進行EGFR基因檢測之外,可同時進行ALK、ROS1基因檢測,及早了解基因型別、掌握治療選擇,積極對抗肺癌。
針對晚期肺癌治療過去多只能使用化學治療,然而,隨著醫學日新月異,已經有許多基因型別被發現,也都有相對應的標靶藥物可以選擇,建議及早做基因篩檢,確認型別給予合適的治療,早期發現與治療, 就能有效控制病情。
如今社會的變化很快速,科技與電腦的結合,替人類研發製作不少人性化的設計,達到工作效率的提升,也因為網路的連結,我們甚至不用出門都能知道天下事,這在古時候可是相當難以置信的事情,回到現代來看卻是如此輕描淡寫就能做到。70年代至80年代,開始有網路的出現,直到90年代網路已然成為普及化的一項服務,在網路日新月異的發展下,電腦遊戲也經歷了不少改變跟進化,從遊戲驅動程式的改變,畫質及內容的豐富,都影響著各個遊戲有明顯的提升,當然容量大小也是囉!因此也有不少廠商,在硬碟上面下足了功夫,除了容量提升有感外,更加快了硬碟寫入的速度,讓我們使用上更快速,而市面上多款的硬碟,卻也考驗硬碟若是損壞時,硬碟救援團隊的困難。不過俗話說:「科技始終來自於人心」,當我們有『需要』的時候都會有相對應的研發科技,或許未來硬碟救援再也不是難事也說不定哦。